大鼠肝微粒體作為體外代謝研究的核心工具,廣泛應用于藥物開發、毒理評估等領域。其富含的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雖功能強大,但活性易受環境影響。若操作不當,易導致實驗數據偏差甚至失敗。掌握
大鼠肝微粒體在使用中的關鍵注意事項,是確保實驗結果可靠、重現性高的前提。

一、規范儲存,守護酶活性
大鼠肝微粒體對溫度敏感,應始終保存在-80℃超低溫環境中,避免反復凍融。反復解凍會導致酶蛋白變性、活性顯著下降。建議將原液分裝成小份(如50-100μL/管),每次實驗取用一支,解凍后立即使用,嚴禁再次冷凍。
二、精確配制,確保反應體系穩定
使用前需將微粒體懸液在冰上緩慢解凍,輕柔渦旋混勻,避免劇烈震蕩產生氣泡導致蛋白失活。反應體系中微粒體蛋白濃度需精確控制(通常0.1-1.0mg/mL),過高會非特異性結合底物,過低則代謝信號弱。建議使用預冷的緩沖液(如磷酸鹽緩沖液,pH7.4)稀釋。
三、優化反應條件,模擬生理環境
代謝反應需在37℃水浴或溫控搖床中進行,確保溫度恒定。啟動反應前,先將微粒體、緩沖液和底物預溫育2-3分鐘,再加入NADPH再生系統(提供還原當量)啟動反應。NADPH為關鍵輔因子,應現配現用,避免光照和長時間暴露于室溫。
四、控制反應時間,避免過度代謝
反應時間需根據底物代謝速率優化,通常為5-60分鐘。時間過短,代謝產物不足;過長則可能導致產物進一步代謝或酶活性衰減。建議進行時間梯度實驗,確保代謝物生成呈線性增長。
五、及時終止,鎖定代謝狀態
反應結束后,應立即加入終止液(如乙腈、甲醇或含內標的冷有機溶劑),使蛋白變性,終止酶促反應。延遲終止會導致代謝持續,影響定量準確性。
六、注意種屬與批次差異
不同來源、不同批次的微粒體CYP酶表達水平可能存在差異,建議記錄供應商、批號,并在關鍵實驗中使用經過驗證的標準化產品。若需跨批次比較,應進行平行對照。